[ 王瑜 ]——(2006-5-10) / 已閱7087次
農業產業化與專利
在農村,我們可以看到這樣的景象,鄉干部和村干部們一心想著提高農民的收入,他們帶著技術人員指導農民改良種植方式,要求農民種植新品種,這種良好的心愿往往得不到農民的認同,甚至產生強烈的抵觸。但是當某個農戶大膽的嘗試確實帶來增收時,其他農戶將一窩蜂跟進,當大家為農業收益大大提高而喜悅時,突然有人挨家挨戶來收取專利費。就象我國的DVD產業一樣,等你做大了,收專利費的一個個接踵而來,國內的企業辛辛苦苦卻只是為國外的專利人打工,做一臺DVD專利費要交20個美金專利費,自己卻只能掙1個美金。我們農戶們雖然多收了三五斗,卻還不足支付專利費用。這并不是駭人聽聞,這種情況不僅僅在工業領域出現,對農產品收取專利費,榨取農民的血汗的情形離我們不會太遠。美國的孟山都公司曾經把我國大豆的基因研究出來后在100多個國家申請專利保護,“種中國豆,侵美國權”已經讓我們受到了教訓。我國科學家李曉方就自己發明的“自花授粉和常異花授粉農作物種群、品種選育方法”提交了PCT專利申請,并將啟動進入中、美、日等103個國家的申請工作,我們自己的科學家也可以收取農業的專利費。
對于知識產權工業界的企業家們都很陌生,對于淳樸的農民更是丈二和尚莫不到頭腦,“我們祖祖輩輩都是這樣的,有好的經驗(技術)都會互相傳授,有了好的品種都會互相贈送,再說現在還是鄉干部派人教的技術,縣里統一要求種植的新品種,現在怎么還要收什么專利費呢?”按我們的農民兄弟他們的思維,一定會聯想到阿Q摸尼姑的頭,“和尚摸得,我就摸不得么?”當然是摸不得的,不讓別人摸自己的頭是尼姑的權利(當然也是所有人的權利),但是卻可以許可別人摸,許可可以收費,也可以不收費,可以只讓和尚摸,而其他人不能摸,這都是尼姑的權利。專利也是一樣,有了專利權,就不能隨便用,盡管其他人可能免費在使用,但是你用卻要交錢,所以不能象啊Q那么想,別人可以用,那么我也可以用。
對于這個問題要讓農民兄弟明白,只能打消這個念頭,但是作為農村的干部們必須要清楚,否則盲目地推廣新技術,盲目引種新品種,可能造成廣大農民集體交納專利費,農民整體利益受損,這個責任是擔當不起的。現在提倡農業產業化,主張由龍頭企業來帶動農村經濟的發展,那么作為龍頭企業就更應當明白農業也存在專利,也會突然有人上門來收取專利費。
那么如何避免專利侵權問題呢?其實比較簡單,就是在推廣新技術和引進新品種時,先了解一下該技術或新品種是否申請了專利,如果有專利就應該謹慎,盡量取得許可,否則這些專利就像是埋在腳下的地雷,隨時會炸響。
我們在工業領域觸發了太多的專利地雷,在專利的地雷區我們處處受到限制。我們為什么不自己去開發專利技術?我們的農戶沒有能力去開發,作為縣鄉地方政府也可能沒有能力去開發,但是龍頭企業卻有這樣的能力,其實開發專利并不難,我們并不缺乏開發的能力。最簡單的辦法就是委托專門的科研院所和大學來開發,因為是委托開發的,可以約定成果的專利權歸龍頭企業所有,這樣只需要很少的開發費用,就可以取得專利等知識產權。擁有知識產權除自己使用外,還可以許可其他人使用,收取許可費,這不是件挺美的事情嗎?至于農業在那些方面可以申請專利,這個問題比較專用,企業的知識產權方面的律師會有好的建議。
可見,只要觀念改變一點點,就可以變被動為主動,由被打擊的專利侵權人變為專利擁有人,我們龍頭企業何樂而不為呢?
作者:王律師,中國知識產權保護協會高級會員
聯系電話:010-51662214,電子郵件:lawyerwy@263.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