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陽市海綿城市建設管理條例
安陽市海綿城市建設管理條例
河南省安陽市人大常委會
安陽市海綿城市建設管理條例
安陽市海綿城市建設管理條例
(2024年6月27日安陽市第十五屆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第十一次會議通過 2024年8月3日河南省第十四屆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第十次會議批準)
第一條 為了規范海綿城市建設和管理,涵養城市水資源,增強城市排水防澇能力,提升城市生態系統功能,根據有關法律、法規,結合本市實際,制定本條例。
第二條 本市行政區域內海綿城市規劃建設、運行維護、監督管理等活動,適用本條例。
本條例所稱海綿城市,是指通過加強城市規劃建設管理,充分發揮建筑、道路和綠地、水系等生態系統對雨水的吸納、蓄滲和緩釋作用,有效控制雨水徑流,實現自然積存、自然滲透、自然凈化的城市發展方式。
本條例未作規定的,適用有關法律、法規的規定。
第三條 城市發展應當全面融入海綿城市建設理念,海綿城市建設管理應當遵循政府主導、社會參與,生態為本、自然循環,規劃引領、統籌推進的原則。
第四條 市、縣(市)、區人民政府應當加強對海綿城市建設管理工作的領導,將海綿城市建設管理工作納入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規劃,建立健全統籌協調和考核機制,協調解決海綿城市建設管理工作中的重大問題,所需經費納入本級財政預算。
第五條 住房城鄉建設部門是海綿城市建設管理主管部門,負責海綿城市建設管理及運行維護的綜合協調、指導監督,會同有關部門編制海綿城市建設專項規劃。
發展改革、財政、自然資源和規劃、水利、生態環境、城市管理、交通運輸、文物、應急、氣象等部門按照各自職責共同做好海綿城市建設管理相關工作。
第六條 市、縣(市)、區人民政府及其有關部門應當開展海綿城市科普宣傳,引導鼓勵單位和個人參與海綿城市建設活動;鼓勵支持海綿城市建設相關科研和技術創新,推廣應用海綿城市建設的新材料、新技術、新產品,培育發展海綿城市建設相關產業。
第七條 編制或者修改國土空間總體規劃、詳細規劃以及道路、綠地、水系、排水防澇等相關專項規劃,應當貫徹海綿城市建設理念,落實海綿城市建設要求,將雨水年徑流總量控制率作為其剛性指標。
第八條 海綿城市建設專項規劃應當依法編制,合理劃分排水分區,明確需要保護的河、湖、坑、塘、濕地等自然生態空間格局以及雨水年徑流總量控制率、內澇防治目標、雨水滯蓄空間、徑流通道等內容,并符合殷墟保護、古城保護等要求。
編制海綿城市建設專項規劃時,應當廣泛聽取有關部門、專家和社會公眾的意見。
第九條 市、縣(市)人民政府自然資源和規劃主管部門應當將雨水年徑流總量控制率等海綿城市建設主要指標依法納入規劃條件。
不需要辦理選址、土地供應手續的政府投資改造類項目和其他項目,項目實施單位應當在項目實施之前征求住房城鄉建設部門意見,落實海綿城市指標要求。
第十條 城市新建區域海綿城市建設應當按照海綿城市建設專項規劃和建設要求,進行連片建設和全過程管控。新建區域內的建筑與小區、工業園區與企業廠區、道路與廣場、停車場、公園綠地、水系保護與修復、地下管網、再生水利用設施等工程建設,應當按照海綿城市建設相關技術規范實施,并保持和改善開發建設前的雨水徑流特征。
城市已建區域內海綿城市建設應當以解決城市內澇、雨水收集利用、雨水污水混接為重點,結合城鎮更新、老舊小區改造、城中村改造、古城保護、環境提升改造等建設工程以及歷史水系傳統格局保護,統籌推進海綿城市建設。
殷墟遺址保護區域內海綿城市建設應當符合文物保護要求,泄水途徑以地表通道為主,因地制宜推進海綿城市建設。
第十一條 海綿城市建設應當嚴格城市河湖水域空間管控,系統推進水生態治理與修復;涉及水資源開發、利用、保護的,應當按照要求開展水資源論證工作。
第十二條 市、縣(市)、區人民政府應當制定激勵措施,推動雨水、再生水等非常規水資源利用設施的建設管理相關工作;鼓勵城市綠化、市容環境維護等優先利用雨水、再生水等非常規水資源。
第十三條 海綿城市設施建設應當與主體工程同步設計、同步建設、同步驗收、同步投入使用。
第十四條 新建、改建、擴建工程項目,應當按照下列規定配套建設海綿城市設施:
(一)建筑與小區建設應當結合雨水利用、排水防澇等要求,因地制宜采取透水鋪裝、雨水花園、下沉式綠地、雨水調蓄與收集利用等措施;
(二)企業廠區建設應當因地制宜采取下沉式綠地、透水鋪裝等措施;
(三)城市道路建設應當消納排除道路范圍內雨水,在人行道使用透水鋪裝,增強道路綠化帶對雨水的消納功能;
(四)綠地廣場建設應當采取雨水花園、下沉式綠地、植被緩沖帶、透水鋪裝、雨水塘、蓄水池等措施,消納自身雨水,加強雨水資源利用,并為蓄滯周邊區域雨水提供空間;
(五)公共服務設施建設應當減少硬質鋪裝面積,使用透水鋪裝,根據需要配套建設雨水調蓄與收集利用設施;
(六)城市排水防澇設施建設應當改善和消除城市易澇點,控制初期雨水污染,因地制宜建設并維護行泄通道;
(七)城市坑塘、河湖、濕地等水體整治應當注重恢復和保護水系的自然連通,增強水體流動性,因勢利導改造渠化河道;開展河床、護坡整治作業時,應當采用促進水生態修復的技術措施改善水環境質量;
(八)其他海綿城市設施建設要求。
第十五條 建設項目相關責任單位應當按照下列要求落實海綿城市建設責任:
(一)建設單位在項目建議書、可行性研究報告、初步設計和施工圖設計等文件中應當按照海綿城市規劃條件明確海綿城市建設要求,按照施工技術規范,科學合理統籌施工,并將海綿城市建設內容納入工程竣工聯合驗收;
(二)設計單位開展規劃方案設計、初步設計和施工圖設計應當符合海綿城市建設技術規范和標準,編制海綿城市建設專篇;
(三)施工圖設計文件審查機構應當依法對海綿城市設計內容進行審查,未達到海綿城市建設技術規范和標準的,審查機構應當將施工圖設計文件退回建設單位并出具審查意見告知書,一次性說明不合格原因;
(四)施工單位應當按照審查合格的施工圖和施工技術標準進行施工;
(五)監理單位應當依照海綿城市有關技術標準、設計文件、工程監理合同等實施監理,并承擔監理責任;
(六)法律、法規規定的其他海綿城市建設責任。
第十六條 住房城鄉建設、水利、市場監管等部門應當按照各自職責,加強對海綿城市建設工程施工圖設計、原材料、工藝、施工質量、工程驗收等方面的監督管理。
建設工程竣工驗收報告中應當載明海綿城市設施的落實情況,并提交住房城鄉建設部門備案。
第十七條 海綿城市設施按照下列規定確定運營維護責任人:
(一)政府投資建設的,由住房城鄉建設、水利、城市管理等部門或其受托人負責運營維護;通過政府購買服務等模式建設的,按照合同約定確定運營維護責任人;
(二)社會投資建設的,由其所有權人或者受托人負責運營維護;
(三)運營維護責任人不明確的,按照誰使用、誰維護的原則確定。
第十八條 海綿城市設施運營維護責任人應當建立海綿城市設施運營維護管理制度和操作規程,明確管理人員;充分利用數字化信息技術等手段,定期對海綿城市設施進行監測評估,開展檢查、巡查、維護,確保海綿城市設施正常運行。
第十九條 在城市雨水行泄通道、易發生內澇路段、地下通道、坑塘和雨水濕地等海綿城市設施建設區域,運營維護責任人應當設置必要的警示標志,并制定應急處理預案。
第二十條 任何單位和個人不得擅自挖掘、拆除、改動、占用或者損壞海綿城市設施及其配套監測設施。確因工程建設需要挖掘、拆除、改動、占用海綿城市設施的,應當依照管理權限報經相關部門同意,并承擔恢復、改建和采取臨時措施等費用。
第二十一條 建設、勘察、設計、施工、監理等單位違反本條例規定的,由主管部門責令改正,并依法記入建筑市場公共信用管理系統。
第二十二條 市、縣(市)、區人民政府、有關部門及其工作人員在海綿城市建設管理工作中濫用職權、玩忽職守、徇私舞弊的,對直接負責的主管人員和其他直接責任人員依法給予處分;構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責任。
第二十三條 違反本條例規定,法律法規已有法律責任規定的,從其規定。
第二十四條 本條例所稱雨水年徑流總量控制率,是指通過自然與人工強化的滲透、滯蓄、凈化等方式控制城市建設下墊面的降雨徑流,得到控制的年均降雨量與年均降雨總量的比值。
第二十五條 本條例自2024年11月1日起施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