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州市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關于加強和支持檢察公益訴訟工作的決議
德州市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關于加強和支持檢察公益訴訟工作的決議
山東省德州市人大常委會
德州市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關于加強和支持檢察公益訴訟工作的決議
德州市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關于加強和支持檢察公益訴訟工作的決議
(2019年5月31日德州市第十八屆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第二十四次會議通過)
為切實維護國家利益和社會公共利益,全面推進依法治市進程,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民事訴訟法》《中華人民共和國行政訴訟法》等有關法律規定,結合我市實際,現就加強和支持檢察公益訴訟工作作如下決議:
一、提高政治站位,充分認識公益訴訟工作的重要意義
檢察公益訴訟制度是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為充分發揮檢察機關法律監督職能作用,加強國家利益和社會公共利益保護、促進法治政府建設而作出的重要制度安排,是全面深化司法體制改革的重要內容,也是我國訴訟制度的一項重大創新與發展。全市檢察機關和各相關部門要充分認識檢察公益訴訟的重要意義,切實增強責任感、使命感,認真落實關于檢察公益訴訟的各項部署,堅持公正司法、依法行政、嚴格執法,切實維護憲法法律權威,維護社會公平正義,維護國家和社會公共利益。
二、發揮職能作用,依法全面開展公益訴訟工作
公益訴訟制度是法律賦予檢察機關保護公益的剛性手段,全市各級檢察機關要認真履行法定職責,全面開展公益訴訟工作。要樹立正確辦案理念,堅持保護社會公益與促進經濟社會穩定發展并重、加強法律監督與促進依法行政并重、加大辦案力度與提高辦案質效并重,確保政治效果、法律效果、社會效果有機統一。要突出監督重點,圍繞生態環境和資源保護、食品藥品安全、國有資產保護、國有土地使用權出讓、英雄烈士榮譽名譽等領域,加強大氣污染防治、飲用水安全、固體廢棄物和生活垃圾處理、食品藥品安全監管、脫貧攻堅、鄉村振興、城市建設等監督力度,積極回應群眾關切,辦好公益訴訟案件。要嚴格依法履職,嚴守法律底線和職權邊界,依法規范調查取證,堅持提出訴前檢察建議與提起公益訴訟并重,嚴格執行訴前程序,準確把握法定起訴條件,依法提起公益訴訟。
三、加強協作配合,形成公益訴訟工作合力
行政機關要配合檢察機關建立線索移送和信息溝通機制,正確對待行政公益訴訟,對檢察機關提起行政公益訴訟的,要積極做好出庭應訴工作;對審判機關作出支持檢察機關裁判的,被訴行政機關應當積極履行。要高度重視檢察建議,及時整改并書面回復辦理情況,同時積極開展系統治理,提升依法行政水平。
監察機關要與檢察機關加強溝通銜接,構建線索雙向移送及辦案協作機制。有關單位和個人應當配合檢察機關調查核實,對干預、妨礙、阻撓檢察機關依法履行公益訴訟職責的,監察機關應當依法作出處理。
審判機關要準確把握公益訴訟審判工作職責任務,健全案件管轄、庭審程序、裁判執行等公益訴訟工作機制。對檢察機關依法提起的公益訴訟案件,應當及時受理和審理,依法作出裁判。
行政機關、監察機關、審判機關、檢察機關要建立常態化聯系機制,定期召開聯席會議,協調解決公益訴訟工作開展過程中遇到的問題。
四、廣泛宣傳教育,營造公益訴訟良好社會氛圍
全市檢察機關要通過發布典型案例、以案釋法等方式大力宣傳公益訴訟工作,對于社會影響較大、人民群眾廣泛關注的案件,及時發布案件信息,公開案件辦理情況,積極回應社會關切。新聞媒體要充分利用廣播電視、門戶網站、微博微信、報刊雜志等多種媒介進行廣泛宣傳,不斷提高公益訴訟制度的社會知曉度。各有關部門要把檢察公益訴訟制度作為強化法治宣傳教育的重要內容予以認真貫徹落實,為開展公益訴訟工作營造良好社會環境。公民、法人和其他社會組織要結合實際,有效發揮各自作用,積極參與國家利益和社會公共利益的保護,推動形成全社會關心、支持公益訴訟工作的良好氛圍。
五、強化保障措施,不斷提升公益訴訟工作質效
全市檢察機關要進一步加強公益訴訟檢察機構和隊伍建設,建立配置科學、運行高效的公益訴訟檢察機構;配齊配強專業辦案力量,開展教育培訓,提高隊伍專業素質。加強公益訴訟工作經費保障,公益訴訟工作所需費用,按照財政管理體制,應當納入各級財政預算。要注重探索科技手段助力公益訴訟工作, 加強對大數據、人工智能的應用,研發建設檢察機關公益訴訟智慧管理平臺,解決好辦案中發現線索難、取證難等問題,不斷提高辦案的科技化、信息化水平。
六、加強監督支持,助推公益訴訟工作依法開展
市縣兩級人大常委會要把監督和支持檢察公益訴訟工作納入本地全面深化改革、推進依法治理的大局中來謀劃和推進,將檢察機關開展公益訴訟工作列入人大常委會監督議題,結合檢察建議備案情況,采取聽取審議專項工作報告、執法檢查、視察、調研等方式,督促檢察機關不斷改進和加強工作。各級人大代表要充分發揮聯系群眾緊密的優勢,主動發現公益訴訟案件線索,及時向有關方面反映問題或形成意見建議,督促有關部門履職盡責,保護國家利益和社會公共利益不受侵犯。